close

馬爾地夫 新兵日記 單眼皮 同學會 脫衣 

堅忍之信
經文:希11:1-7 堅忍之信
沈瑞蘭  傳道

昨天我們剛歡慶完耶穌降生所帶給我們的喜樂,我們傳揚衪到世間的使命,祂要賜下真正的愛和平安。
歡樂的氣氛是短暫的隨著節目的結束化成記憶,也很可能很快被遺忘了。
但聖誕節的主角耶穌為何能在時間的長河中不過時或被淘汰呢?
除了上帝在主權的保守外,就是上帝在歷代的信徒中興起一批批有堅忍信心的基督徒,將信仰傳承下去。
背景分析
  希伯來書是新約書卷中非常寶貴的一卷書,從猶太人的歷史、宗教來說明彌賽亞中保的啟示與舊約的獻祭制度的關連性,突顯出耶穌基督---完全的神成為完全的人,完成救恩結束有形的獻祭制度,卻把人與神的關係,推向用心靈誠實敬拜神的無形層面。又從信徒的角度切入,分享他們信仰的旅程邀請我們成為堅忍信心的見證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信心,信心貫穿所有舊約、新約的歷史,但信心是一段旅程,有起點和終點。就像一日遊的火車車票或捷運車票,那張車票是有時效性的,你可以中途下車遊覽風光,但要記得回來,否則,車子是不等人的。信心列車也是這樣,信心列車最怕的危機就是中途停止或完全放棄,就像那些中途下車的旅客被眼前的風景所迷住而錯過上車時間,或者訂了票的旅客因突發狀況而放棄。
  當時的猶太的基督徒,對內面臨代表猶太人記號(獻祭、割禮、飲食)瓦解的衝擊,好像清末的男人要不要剪辮子的問題;因為辮子代表對君王的忠貞和中國人的身分認同。當時的信徒對外面臨大逼迫,使信徒有背道的危險;要全盤接受真理呢?或只接受部分的真理?或完全不理會呢?這些是當代人的處境
(來10:32-34)
32 你們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後,所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這是堅忍的信心生活)
33 一面被毀謗,遭災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  人。
34a 因為你們體恤了那些被捆鎖的人,(這是相愛的生活)
34b 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的家業。(這是盼望的生活)
與十一章的信心英雄榜的背景作今昔的對比
  目的要鼓勵那些受逼迫或對真理混亂的基督徒活出”堅忍之信”
(希10:35-39)
10:35 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
10:36 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 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10:37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
10:38 只是義人(有古卷:我的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裏就不喜歡他。
10:39 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基督徒是一個「擁有信心的人」,每個人都從信心開始---相信耶穌的救恩,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信心的終點---將來與神面對面,得祂的賞賜,不管新舊約的信徒都「因信得生」,十一章的信心英雄榜為突顯出新約當代的基督徒和古人信仰的共同點就是堅忍之信。
四福音裡耶穌多次談到個人對各別事情對上帝的信心,保羅更把能否得到救恩,鎖定在基督裡的的信心,並且把基督徒的生活用信心來描述;其他的使徒也都提到信心。在結束 2009 年的最後一個禮拜,我們要希伯來書所強調的「堅忍的信心」來檢視過去,展視未來。
對活在繼 2008 下半年全球經濟風暴後的第一年,活在全球 H1N1 流感病毒的威脅,88 水災的痛苦裡的台灣人民,什麼叫「堅忍的信心」相信我們都多少有所體會,但感謝主的是,你我都挺過來了。**
  這種挺過來的信心是上帝的恩賜,信不信主的人都有,但希伯來書的作者希望信徒明白,支撐信徒面對不斷波動的未來,真正的信心是「堅忍之信」就是這些猶太信仰的祖先所持守住對上帝應許的信心,這是我們後世的榜樣。
主題
希11:1-3
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把握、肯定),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2古人在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3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 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
今天我們從這段經文思想「堅忍之信」的兩個特色
一、 信神並信神的應許
解釋
「古人在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稱讚)」,這是神對這些信心前輩的總評價,在他們蓋棺論定的時候,神說 good, 如同神創造世界時也說 good. ;神公開表揚他們的信心,他們也知道為何被肯定和稱讚。被稱讚的原因是他們有信心,對所盼望卻還未看見的事有把握、或肯定。這就是信心,更準確的說就是:神怎麼說,他們就怎麼信,彷彿你看一個人時,從頭掃到腳的同時,就看準了他是怎樣的人了。這些堅忍之信的祖先也是如此看準神,當他們與神相遇時,他們的人生就進入精采的階段。當 神一說話就是關係著神對他們生命的應許,  神從不含糊,因此接收的人必須在一開始時就選擇要不要相信  神所說的。這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不是當事者很難明白。
希伯來書的作者在教導信心的時候,就清楚界定這些信心祖先的特質,他們跟我們都一樣有軟弱需要上帝的人,但不一樣的是他們活出堅忍之信---信神並信神的應許,所以得到上帝的稱讚,而且這些稱讚在人類的歷史中發光發亮,繼續幫助我們這些跟隨上帝應許的人,因此我們不要懷疑來造訪我們的 神,要像他們一樣牢牢抓住堅忍之信的保證者,絕不鬆手。
因此 v3 主詞改變了,從古人變成我們,我們也跟古人一樣,信心的能力是來自於對上帝的話的相信。希伯來書的作者把鏡頭轉到創世記裡世界的創造,上帝用祂的話語創造了有形的世界,所以看得見的世界是從那看不見的神造出來的。我們既然相信上帝創造世界,就必須相信我們也是出於祂的創造,所以看得見的人生軌跡,也由看不見的神所引導。信仰就是走信心的旅程。
  正因為他們走過這條信心的旅程,他們一生持守住上帝的應許,即便是死亡都不能使信心褪色,信心超越死亡的界線仍舊對後代的人說話。
好比 1930 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成功登陸月球,粉碎了中國人對月亮的美感,原來月亮上沒有廣寒宮,自然就沒有嫦娥和白兔。好在,這些信心的祖先的見證不是這樣,他們確實經歷過 神,不但生命見證神,也反倒被上帝所見證,上帝用看得見的聖經記錄,來支撐那些歷史中已經看不見的信心活。
如果我們想和那些古人一樣得了神美好的稱讚,就必須正確認識神對救恩的啟示,尋求古人所尋求的這位神,並且活出他們信心的特色:堅忍之信。
一生的信仰旅程都這樣子持守下去,不要誤用一般的信心去為自己的前途背書,為自己的婚姻背書,為國家的發展背書,為任何的慾望背書,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盼望只有一個,我們要活出古人所見證的生活。
信息
既然古人的堅忍之信是「信神且信神的應許」,因此信心其實是有對象的,並非企業界員工利用心理學的對自我的喊話,來達到業績的果效;也不是某些書籍所謂的「憑信心宣告」---將你所要的列出清單,每天一樣一樣地念出。這些都不是希伯來書所談的信心。
  「信神和信神的應許」是基督徒和其他宗教的信奉者最大不同的區別。許多的宗教強調「功德」的善行觀念,你做了什麼就回報你什麼,做越多就回報越多,跟信心完全沒有關係,而是與行為有關,但我們所信的上帝卻駁斥這種信仰,中世紀的基督教充滿這種功德報應的觀念,扭曲了上帝的心意,於是馬丁路德以一個小小的教士對抗怎個羅馬教皇的勢力,扭轉了這個信仰危機,生命比善行更優先,善行不會幫助你得救,更與過信心生活無關。人一離開上帝就是罪惡的開端,人行善或行惡是與信不信有關,不信就是離開上帝行惡。
信上帝就是先改變生命準備行善,生命沒有改變根本行不出善來。耶穌說: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太7:17)意思是「凡想得好果子的,必須先栽好樹。」所以要先信上帝,生命改變了所生發的信心才使你能行善。
弟兄姐妹,我們都渴望跟我們的家人、同事或朋友有好關係,我們都不希望用我們的本能或天性的喜好待他們,除非我們先信神,得到上帝的生命,就結不出對那些人的好行為,因為沒有信上帝就沒有上帝的愛,用自己的愛對那些人,遲早會枯乾。但信了神之後用神的愛來愛他們要面對他們就有源源不絕的愛,並且不再按自己的方式待他們。
剛剛說信上帝是信一種生命的改變,而這種改變的把握來自上帝的話,上帝用衪的話進行對世界的創造;「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創1:3)當我們相信祂時,祂也一樣用祂的話再創造我們的生命。所以我們必然要相信上帝的話。上帝的話就是上帝的能力,上帝的話為何有效呢?
(林後1:20)
20 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是阿們)的,叫 神因我們得榮耀。
  因為耶穌成了信上帝與上帝的應許(話)的橋樑。因此我們可放心地信下去,即使信仰過程中會有合理的懷疑出現也不怕會失落這個信仰,耶穌會保護我們,會引導我們超越它。因此,弟兄姐妹,我巴不得你能信,且信到底,而且活潑地信上帝的應許。
2.憑信尋求神的賞賜
4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 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 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5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 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 神喜悅他的證。
6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 神的喜悅;因為到 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7 挪亞因著信,既蒙 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這段經文作者標示出三位猶太人的先祖,他們所活出的「堅忍之信」的另一個特色,就是「信神和信神的賞賜」。這些賞賜有全體和個別性的分別。全體的賞賜大家都一樣,即所謂的永遠生命的報答。但個別性的賞賜就不一樣了,是 case by case 的,這段經文就選了這三個人,他們都信同一位上帝,都尋求上帝,但賞賜卻不同,有其個別性的存在。但賞賜不是這經文最主要的焦點,經文要我們注意的是他們之所以得到賞賜是因為他們是尋求神的人。他們不但遇見神就算了,還要進一步尋求神,因此尋求是信心的出口,而且是一個具體的行動。
信了神,對神有認識之後,就要做一個尋求者,即對神旨意的尋求,將生命投資在上面,於是就顯出正確的行為出來,從行為就結出果子來,人看到這棵樹的果子就可以判斷它的生命。
簡單的說,
(1) 亞伯的信心表現在獻祭的行為上,即使因此受忌妒而喪命也仍信到底。
(創4:1-8)
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懷孕,生了該隱(就是得的意思),
 便說:「耶和華使我得了一個男子。」
2 又生了該隱的兄弟亞伯。亞伯是牧羊的;該隱是種地的。
3 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
4 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
5 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地發怒,變了臉色。
6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為甚麼發怒呢?你為甚麼變了臉色呢?
7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  要制伏它。」
8 該隱與他兄弟亞伯說話;二人正在田間。該隱起來打他兄弟亞伯,把他殺了。
一場合神心意的獻祭卻換來生命代價的付出。亞伯是不是很倒霉?
希伯來人的長子,有點像中國人的觀念,長子、長孫有很重的家庭責任,要負責獻祭;該隱是長子,他對獻祭卻很隨便,他把地裡的出產隨便抓一把就獻給上帝,而亞伯是亞當的第二個兒子,他並不是長子,沒有繼承權,但他卻憑信心獻祭,而且他很用心,他知道獻怎樣的祭物才能滿足上帝的心,他宰殺了頭生的的羊,從羊身上所取下的脂油,那是整隻羊最肥美的部位,將它獻給上帝。所以討神的喜悅。雖然他因此信心的行動丟掉了性命,但他信心在歷史中沒有消褪。
(2) 以諾的信心表現在「在邪惡充滿的世代裡憑信生兒養女與神同行,為敬虔的後代留下種子。才有曾孫挪亞的出現。
(創5:21-23)
21 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
22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 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
23 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
馬土撒拉是聖經裡最長壽的人物,他死了洪水才來,他的長壽有神的憐憫,神實在不忍用洪水來管教人,而他的孫子是挪亞。這種憑信與神同行過平凡生兒育女的生活,給今日的家庭煮婦或煮夫很大的鼓勵,同時也給今天的青年男女挑戰,因為這多人看著社會的問題或擔憂經濟而不敢生孩子,這樣不知道扼殺了多少將來像挪亞一樣能擔大任的人出生的機會。
(3) 挪亞的信心表現在完成救贖的使命,因信稱義,在上帝審判罪惡的時代裡,聽命得生,且成了耶穌基督救恩的預表。挪亞方舟的故事大家很熟我就不多講了。
亞伯、以諾和挪亞,他們是信心排行榜的第一批果子。是全球信心家族的第一批畢業生。  神為他們憑信心的行動,稱讚、喜悅、肯定他們。這是因為他們”信神且信神的應許”,他們”憑信尋求神的賞賜”今天我們是否也準備好效法他們,為你所尋求的,你準備信到底嗎?即使你的使命很枯燥沒有什麼新鮮事,你願與神繼續同行下去嗎?或者你必須像挪亞一樣為家人和當代的人預備,讓上帝的救恩透過你信心的行動流入你的所關心的人身上。願你自己尋求。
總結:張大飛的見證
  朋友介紹一本好書,最近才在書店裡讀到,由台大英語系 齊邦媛 教授寫的自傳「巨流河」,是大時代裡知識分子隨著效忠政府遷移、動盪的故事,其中有一個小人物的短暫生命,深深震憾我的心。張大飛不是他的本名,在他父親出事以後他改名叫「張大非」,後來又改成「張大飛」生命從否定到肯定。
張大飛是東北人,當時的東北真是多災多難,國民政府結束了張作霖的軍閥的統制,卻落入日本人的「偽滿州國」手中,張大飛的父親是地下的抗日同志,組織情報網,拯救或掩護同志,結果有一天被日本人查到了,他父親被拉出來當場被澆油漆活活燒死,一家八口開始分散逃亡,他和家人分散了,從此沒有家人的消息,在捱餓的邊緣看到了「東北中山學校復學」的廣告,隨即加入,一年後念完高中為了國仇家恨,放下短暫校長夫人親情的慰藉,十八歲就投筆從戎報考黃埔軍校,當了飛官,加入了飛虎隊,為保衛領空而戰。
因為自己的任務是出生入死,天天在白雲上與敵人博鬥,因此連自己的愛情都得捨棄,八年來他把校長的家人,當成自己的家人,靠信件的往返連繫一點親情,並在與回他信的人維持一個青年純潔的革命感情。他知道自己有一天難逃死亡的召喚,他不忍心讓所愛的人為他受苦,何況所愛的人又是恩人的女兒,於是百般隱藏這份愛苗,甚至當愛苗燃起見對方有所回應,轉眼間他立刻熄滅,在最後的書信裡留下了他的遺言。
他說:那夜,僅存的好友,徹夜未歸,他知道是因為他也走了,想想同期考上軍校的十七人都已經走了,沒有人回來,剩下他一人,不再有人陪他說話、聊天。他知道不久的將來他也會跟他們一樣的走了。那夜,我做了祈禱,把自己交給神,心裡再度恢復了平靜,於是我得到了力量。一年以後這個愛國情年在一場城市領空的保衛戰中,為掩護友機而殉國。
他僅活了 26 歲,他不是宣教士,不是教會中的知名信徒,他的生命和亞伯一樣短暫,甚且更短,但他卻是有信心得救且在大時代中活出堅忍之信的人,這就是感動我的地方。他十幾歲家變逃難時遇到了一位牧師,在那時他相信了主,聖經一直不離他簡單的行囊,他從閱讀聖經得到生命安定的力量和思念家人的安慰,甚至他也傳福音給所愛的人,他和其他的軍人很不一樣,不喝酒、不跳舞,不打牌,他活出潔身自愛的生活,部屬都對他很敬重,歸隊放架時,他就上教會,但他的痛苦仍不能稍減,因為他覺得他是個信徒卻從事殺人的工作,直到遇到美國的宣教士向他傾訴心中的矛盾,因為「公義之戰」而暫且使他的心靈得釋放,並希望有一天戰爭結束之後能當「隨軍的牧師」,他一生活得很辛苦,並且為不得已的殺敵而常覺得自己離神好遠。
但他的見證卻深深影響作者的信仰,在大時代中他用生命傳揚所信的基督,要人相信上帝的話,為生命垂危的病人禱告。影響了作者,作者在其生命的感召下,因他而歸信了基督教。他雖死了,沒有多少人記得他,他殉國一年後,有個教會追思他,他的信仰旅程被歷史所淹沒,但我們的神和作者一樣仍在記念他,他的信心不死,跟亞伯一樣,他的信心仍向後世傳講。
禱 告
  天父上帝,何等的榮耀,藉著聖靈的感動今天帶我們重溫,歷代信徒的信心,求主幫助我們成為有信心的人,憑信相信?的話、?的應許,並全力尋求?,憑信在生活中發出行動。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子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